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工信部印发建设指南 促进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发展

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为切实发挥标准对推动石化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并印发了《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下简称《指南》)。   《指南》共分为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四大部分内容。   《指南》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协调配套;稳步推进、急用先行;加强协同、注重实施的基本原则。计划到 2025 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 30 项以上石化行业重点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石化关键数据及模型技术、石化关键应用技术等标准;对于原油加工等石化细分行业,优先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服务等特有场景应用的标准,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在石化行业的广泛应用。   在建设思路方面,《指南》从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和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两方面进行部署。   在建设内容方面,《指南》提出,一是相关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人员能力、智能装备、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九个部分。二是石化关键数据及模型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资产数据及模型、物料数据及模型、公用工程数据及模型等三个部分。三是石化关键应用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生产管控与优化、安全环保、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智能服务等六个部分。四是细分行业应用标准,主要包括原油加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纤原料等五个部分。   在组织实施方面,《指南》要求,一要加强统筹协调,二要加快任务落实,三要推进宣贯实施,四要深化开放合作。   《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文件详情请参考附件。 文章链接:化工仪器网

查看详情
首次突破万亿元!近1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复合增长率19%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介绍,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458亿元,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9%,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 国际电子商情8日讯,在7日举办的北京、合肥连线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介绍,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458亿元,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9%,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 2020年,我国出台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相关阅读: 政策利好!国务院“大礼包”来了:这些企业最高免征10年税! ),所有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同时,近年来,在内外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链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环境持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增强。 在政策以及国产化浪潮推动下,全国多地正积极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布局。 以安徽为例,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已经超过400家,亿元以上企业超过50家,发展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到材料、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2021年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今年预计有望超过500亿元。据安徽省经信厅副厅长柯文斌介绍,全省在建及谋划的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转自:国际电子商情>

查看详情
光伏产业全球化 太阳能因此越来越便宜

随着清洁能源市场的不断崛起,如今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新能源产业,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燃煤发电似乎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而太阳能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相对成熟的一种技术,自然也被给予了厚望。   从市场数据来看,仅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高达138.2吉瓦,截至2020年底,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773.2吉瓦。而从整体发展来看,光伏产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了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等产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福瑞下游光伏应用市场均呈现快速扩大,不少地区甚至已经将光伏电作为主要的用电来源,行业积极向好。   但与此同时,一个核心问题却也不断地影响着大众多余光伏电的接受程度——价格。以我国为例,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崇明太阳能光伏电站上网电价的批复,当时的核定上网电价每千瓦时4元,最终敲定的价格为每千瓦时1.09元,作为商用光伏电的价格来说,并不算便宜。并且直到2018年为止,尽管整体光伏电价格在下降,但是与煤电相比,光伏电的电价始终无法被大众接受。尽管当时已经在强调低碳了。   而这个问题的转折点在2019年,2019年开始,光伏电在国家介入的前提下开始了压缩价格,并在在2021年时成功实现了平价光伏电,简单的说就是当时的光伏电价已经和煤电价格持平,并且我国也开始了倡导光伏的有效应用,逐步开始尝试用光伏电以及其他新能源取代煤电。   有趣的是,2020年前后同样也是大部分其他国家光伏产业收获巨大发展的时间点。从历史背景来看,这和“双碳”计划的提出,有着密切联系。   而事实上,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成熟,光伏全球化也令太阳能的使用成本开始不断降低。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于太阳能产业链开始全球化发展,太阳能硬件的安装成本正在不断降低。并且针对这点,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研究团队根据比较各个主要市场的本地化供应和全球化供应模式在太阳能电池部署成本上的差异,从中得到了一个结论——整合全球的太阳能电池供应链或能让太阳能更便宜。   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太阳能电池供应链全球化发展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在目前环境趋势下,推进太阳能产业发展,尤其是鼓励大众接受这种能源形式是关键,因此为了降低使用门槛,围绕太阳能电池相关技术及元器件的企业之间合作理应会更加密切,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国际交流合作。 文章链接:化工仪器网

查看详情
要增产更要环保 新材料让农田地膜也能化身肥料

地膜是农业种植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主要用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提高肥效,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能够起到保护、促进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据统计,薄薄的一层地膜可以用于粮、棉、油、菜、瓜果、烟、糖、药、麻、茶、林等40多种农作物上,并且能够使作物的产量提升三至五成,同时操作简单,因此深受农民的欢迎。   但与此同时,地膜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塑料污染。由于大部分地膜使用的是PE薄膜,只要成分是聚乙烯,因此作物收获后,塑料薄膜会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污染。而对于大部分农民群体来说,想要正确并且有效地回收废弃的地膜并不容易。原本用于保湿、保温、防杂草等作用的地膜,反而成为了土壤板结的“罪魁祸首”,地膜也陷入了“用与不用”“管与不管”的矛盾之中。   但这种情况在近两年出现了转机。材料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特殊的生物降解膜,这种薄膜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为原料,将生物质秸秆、酒糟、无机填料等作为填充物,应用化学改性、物理共混和工艺调控等技术制作而成。能够在替代传统地膜实现保温、保水、保土、保费等功能的同时,兼顾自降解这一重要优势。并且,降解过程中还会释放生物质成分,提升土壤肥力,为下一轮种植做准备。值得一提的是,这新技术已经在贵州等地农村投入使用,并且成果可观,受到了村民的肯定。   不过关于生物降解膜的环保价值,目前也存在一些争议,有研究表示,即便使用生物降解膜,在降解过程中通用会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有观点认为农业地膜本身作为农业辅助工具,如果孩子依赖材料本身的降解能力,对于农业的长期发展并不友好。换言之,在使用降解材料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土壤的检测监测力度,并且建立完善的地膜使用和回收制度,从一开始就将使用、治理与长期管理联系起来,从根本上保持土壤环境的长期健康状态。   不过总体上来说,科技在环保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始终是向着利好推进的,我们要给予技术发展的时间与认可。与此同时,边治理边发展的基本方针不能偏移,我们也要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在监管中推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确保环境的同时,稳定农业的发展。 文章链接:化工仪器网

查看详情
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基地启用 加强安全车辆安全性检测

双碳”的发布加速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向着清洁、绿色迈进。而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逐步摆脱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取而代之的是可靠的新能源系统。可以说,新能源成为能绿色变革的主要力量。   新能源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汽车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52.9万辆,同比增长111.2%,环比增长8.8%;今年前8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326.2万辆,同比增长119.7%。   前不久,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基地在天津建成启用。这一基地发简称意味着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形成规模式研究,相关检测领域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基地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为主要成立单位。该基地共建设11.6万平方米的综合试验楼,配套超过1000台套测试设备,主要围绕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驱电控、充电技术、电磁兼容、新能源整车等六大领域,测试能力覆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整车和其他相关部件,意在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验证和测试基地。   新能源汽车走俏的背后与其构造成本和绿色效应密切相关。一方面,相关政策持续下发新能源购置“礼包”。   7月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等多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举措。   不仅如此,真金白银政策持续惠及消费者。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公告,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另一方面,技术补充新能源汽车生命力。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安全是第一要义。其中,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汽车企业加大研发力量,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北京、佛山两个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目前检测的项目有320余项,覆盖的标准也已超过百余项。其中,佛山还建立了一个检测分中心,总投资是1.2个亿,涵盖了电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几大方面。   此外,续航里程亦是攻坚要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新型成组技术、高镍无钴电池、半固态电池等突破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纯电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已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各地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意在拉动新能源购置积极性,加强居民消费力。9月底,浙江省商务厅等16部门发布通知,在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推动汽车平行进口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台多项措施,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巩固新能源汽车消费态势。   如今,天津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基地启用将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推动核心技术发展,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跨越。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

查看详情
一株花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武汉发现多处“加拿大一枝黄花”

10月26日,极目新闻记者经过实地探访,经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们辨认,确定市民反映的正是“臭名昭著”的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 实地拍摄 为什么一株小小的植物会引得全国围剿、全网通缉?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市民在路上遇到“加拿大一枝黄花”应该怎么处理?农业农村部门提醒市民可及时向工作人员提供线索。 连日来多位市民投诉举报 10月26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大道,在市民甘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铁路货运大花岭物流基地,在附近的空地上,记者看到有着大片大片的黄色花簇,“这些都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太多了。”甘先生说道。甘先生表示,他平常在附近区域活动,无意间看到这些植物,想起来此前看到的新闻报道,觉得这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可能性很大,便拨打极目新闻热线,想请相关部门前往处理。 实地拍摄 极目新闻记者使用手机软件多次识别,软件均显示这些黄色野花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甘先生说:“‘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入侵恶性杂草,附近都没有其它植物生长了,听说一株‘加拿大一枝黄花’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第二年的时候会有许多‘加拿大一枝黄花’长出来,影响其它植物生长。”极目新闻记者观察发现,铁路大花岭物流基地附近的空地、沟渠岸边都有大片疑似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此生长。“希望相关部门来此处理,以免破坏生态环境。”甘先生说。随后,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东湖风景区湖光村叶家湾路,市民冷先生告诉记者附近有一片‘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冷先生的带领下,极目新闻记者跟随他来到一片距离东湖绿道仅有20米远的空地。极目新闻记者看到,空地上长满了一片黄色野花,有的野花高度超过2米。“我以前没有见过这些野花,看起来很像‘加拿大一枝黄花’,很担心破坏周边的环境,希望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冷先生说。 “什么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何危害?”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来解答 这些黄色花簇是不是“加拿大一枝黄花”?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经专家辨认,这些黄色花簇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它又会给当地生态带来怎么样的危害? 实地拍摄 专家介绍,加拿大一枝黄花是菊科大家族中一枝黄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它不仅是一个外来物种,而且是一个“霸道”的入侵物种。 据了解,“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实地拍摄 该怎么分辨是不是“加拿大一枝黄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介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序枝通常是弯弯的,花都朝一个方向开,其他的一枝黄花,花序枝是直的,花朝四面八方开。市民在野外发现类似植物后,可根据植株特点进行对比确认。 “去除加拿大—枝黄花的方法有人工铲除、人工焚烧、化学防治等方法,”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介绍,如果只是随手摘除的话,因为其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只要地下根茎还在土壤中,它就还会继续生长。 实地拍摄 其次,随手摘除的行为很容易导致种子飘浮扩散,或附着到衣物上而被带到其他地方,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采摘“加拿大一枝黄花”插入花瓶里养,因为它在花瓶中仍然可以生长、结实,等到枯萎后将它丢弃,成熟的种子仍能在野外繁殖。 “一方面,可根据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地点和发生特点,通过复耕复种、人工拔除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除措施。如果可以,应彻底挖除其地下根茎,防止宿根再生;另一方面,在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剪割之后,可配制不同化学药剂进行彻底防除。”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说。 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踪迹可拨打举报电话 极目新闻随后联系上江夏区农业农村局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将会尽快实地勘察,并进行铲除工作,同时欢迎广大市民提供举报线索。 实地拍摄 “从月初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了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行动,目前我们已经安排专人处理,打药、用挖掘机铲除,再配合人工拔除,前后已经铲除了上千亩一枝黄花。”江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拔除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将集中堆放挖坑掩埋。为什么这些线索会在近期爆发呢?江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加拿大一枝黄花’开花时间就在10月中下旬,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实成熟,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之前不开花的时候很难辨别,只有开花后其特征才变得明显。” 如果市民在户外看见了疑似“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植物,可就近向市长热线027-12345进行电话咨询、积极建言献策、提供线索,也可联系武汉市农业农村局:(027)65683248、65683287 来源:楚天都市报官方帐号

查看详情
热点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